許多跨性別者與原生家庭決裂,與伴侶的親密關係是他們心理與情緒的重要支柱。面對因性別認同而改變穿著、外觀、服用荷爾蒙、甚至改動生理構造的伴侶,陪在一旁的情人或配偶,又是如何適應的呢?或者根本就不適應,但能決然離開嗎?
在青春期,跨性別者會因第二性徵發育,導致身體與心理性別的落差加劇而精神痛苦;其中有些人會希望使用荷爾蒙改變性徵,讓自己的生理和心理趨向一致。但對未成年人來說,要到正規醫療管道拿藥,需跨過「家長同意」的高門檻,有些孩子因此流向私下買藥的管道。
民間組織為焦慮的家長成立了「跨父母」支持團體,如同當年的同志父母團體一樣,交流自身經驗彼此支持。「跨性別」超出父母的經驗與理解,激烈的親子衝突場面,常在醫院診間裡上演,醫師在其中扮演怎樣的角色?失落、否認是「跨父母」常有的反應;但理解與陪伴,才不會將 ...
台灣同婚合法逾5年,「跨性別」正是下一關考驗。當小孩說出「我想當另一個性別」,這超出許多家長的人生經驗與認知範圍。沒有人天生就會當父母,尤其是當跨性別兒少的父母;沒有指教養指南或預言書,可以告訴他們,孩子的未來會是怎樣的情狀。
獨立的精神,是自由思想的條件。獨立的媒體,才能守護公共領域,讓自由的討論和真相浮現。 在艱困的媒體環境,《報導者》堅持以非營利組織的模式投入公共領域的調查與深度報導。我們透過讀者的贊助支持來營運,不仰賴商業廣告置入,在獨立自主的前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