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此,研究团队另辟蹊径,找到青藏高原之外的雪豹化石记录。科学家们从欧亚大陆大量豹属化石记录中识别出了5例稀有雪豹化石,分别位于我国甘肃龙担、北京周口店第三地点、北京门头沟牛眼洞,以及法国阿拉戈、葡萄牙曼加拉尔加。
我想这种科学家精神是我们中国科学院人的无价之宝,更是激励新一代科研人员不断前行的强大动力。老一辈自动化所人在接到任务时无畏向前,将个人荣辱与国家紧密相连。他们不计个人得失,全身心投入科研工作中;他们严谨治学的态度,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有中国“人造太阳”之称的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20日在此间创造新世界纪录——首次完成1亿摄氏度1066秒“高质量等离子体运行”。这是中国科研团队向着聚变发电的未来迈出的一大步,也是人类向着清洁能源未来迈出的一大步。
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1月20日获得重大成果,首次实现1亿摄氏度1066秒稳态长脉冲高约束模等离子体运行,再次创造了托卡马克装置新的世界纪录。
该研究发现的羽虱卵化石是目前已知最早的虱类卵化石记录,为研究外寄生虱类的起源和演化提供了新视角。研究表明,早期羽虱能够在反鸟类羽毛上完成整个生命周期,表现出与现代虱类相似的生态特化。
来自美国亚利桑那大学的天文学家团队使用大型双筒望远镜干涉仪,在红外波段捕捉到了迄今为止最清晰的活动星系核(AGN)图像,并将研究结果发表在最新一期《自然·天文学》杂志上。
最新一期《通讯-地球与环境》发表文章指出,直立人至少在120万年前就能在类似沙漠的环境中生存。研究结果表明,行为适应包括在几千年里反复回到特定河流和池塘寻求淡水,并能开发出专用工具。这种适应能力可能导致了直立人地理活动范围的扩张。
为致敬和弘扬科学家精神,“致敬共和国的科学家们——2025新春音乐会”日前在中国科学院学术会堂上演,近300名院士及科技工作者代表共同欣赏了这场“科技与人文对话”的音乐盛宴。 整场音乐会由中国交响乐团演奏,以弦乐四重奏的形式贯穿始终,共包括11首乐曲,既有马斯卡尼的《乡村骑士》间奏曲等西方古典名曲,也有《梁山伯与祝英台》《花好月圆》《红星歌》等民族音乐杰作,为现场观众带来了高水平的音乐享受。
20日,中国有“人造太阳”之称的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实现上亿摄氏度1066秒稳态长脉冲高约束模等离子体运行,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对人类加快实现聚变发电具有重要意义。
从长脉冲高约束模运行60秒、100秒到2023年的403秒、如今突破1000秒,近年来中国自主研发的“人造太阳”不断刷新世界纪录,让中国聚变研究跻身世界前列,也为全球聚变堆建设提供重要依据。
研讨会共包括4个大会报告和32个专题报告,围绕天文学、空间科学与先进仪器三个主题展开,就深空探测、地球观测、空间粒子探测、先进光学制造、天文科学与先进仪器等多个议题展开了深入讨论,探讨双方在天文学、空间科学与先进仪器等领域的合作现状与前景,进一步加强中泰两国在天文学与空间科学领域的交流合作,共同推动双方科学研究和创新发展,深化合作层次,为中泰科技合作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自今日起,本报开设“所长书记谈‘两弹一星’精神”专栏,邀请中国科学院部分科研机构负责人畅谈参观感想,展现科技工作者在“两弹一星”精神激励下,坚守报国初心、追求科学梦想、勇攀科学高峰,为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科技强国再立新功的崭新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