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重力燃烧实验的未来、大模型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蛇类为何没有腿……2024年12月31日至2025年1月1日,中国科学院成功举办“复兴路上的科学力量”2025跨年科学演讲活动。活动中,多位专家学者、科普达人和慢直播团队以融媒直播形式,带来了硬核又趣味满满的精彩内容,为公众奉上一场科普盛宴。
2024年12月28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自主研发的全球高分辨率海洋大模型“琅琊”1.0版本在青岛正式发布。该模型可一次性预报未来1至7天的温度、盐度、海流等全球海洋状态变量,空间分辨率为1/12°、时间分辨率为24小时,显著提升了全球海洋预报的准确性与可靠性。
蛇的演化谜题、微重力燃烧实验的未来、大模型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中国科学院2025跨年科学演讲活动12月31日下午启动,以融媒直播形式,举办专家演讲、圆桌会谈等系列活动,为公众奉上一场科普“盛宴”。活动将持续到2025年1月1日。
12月31日,中国科学院机关隆重举行升国旗仪式,迎接新年的到来。中国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侯建国,副院长、党组副书记吴朝晖等在京院领导参加升国旗仪式。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汪克强主持仪式。
12月31日下午,中国科学院离退休干部工作局召开全局干部职工大会、专题局务会,及时传达学习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大会、全国老干部局长会议精神,研究部署贯彻落实工作。离退休局党委书记、局长沈华主持会议。
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上海光源线站工程5月15日通过国家验收。上海光源线站工程在上海光源已有基础上新建了16条性能先进的光束线站,拓展了光源性能,建立了用户辅助实验室和用户数据中心等。
该研究通过二维磁场模型,分析了新浮磁场和太阳暗条相互作用的机制,揭示了新浮磁场的极性、位置及强度对暗条稳定性的影响。研究人员利用带有电流的磁通量绳来模拟暗条结构,并用两个光球下方的磁偶极子分别模拟背景磁场和新浮磁场。进一步,研究定义了“暗条通道”函数 C,并将光球以下区域划分为三个部分:暗条通道内  (C < 0)、通道边界  (C = 0) 和通道外  (C > 0)。
太阳可能比我们想象的更频繁地产生极其强烈的辐射。一项调查发现,类太阳恒星似乎每世纪都会发生一次“超级耀斑”,并可能伴随粒子风暴,对地球上的电子设备造成毁灭性打击。鉴于上一次袭击地球的大型太阳风暴发生在165年前,地球可能很快会迎来另一场太阳风暴。然而,目前尚不确定太阳与其他恒星有多少相似之处。近日,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科学》。
核幔分异是类地行星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物质重组过程,奠定了类地行星的长期演化格局,为理解火星的形成演化和地球等类地行星的演化规律提供了重要参考。目前,由于数据的稀缺性和火星核成分的不确定性,科学家对火星核幔分异过程尚不明晰。 近日,中国 ...
经过多年探索,王钰带领自己的科研团队基于微结构组装、界面调控和绿色工艺装备自主研制等策略,形成从基础学科交叉到应用工程研发的创新特色。目前,他已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获得国内外授权专利60余项,并获得2021年中国发明协会创业创新一等奖、2017年中 ...
12月30日上午,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大会在京召开,表彰了150个离退休干部先进集体和450位先进个人。其中,中国科学院1个先进集体、1位先进个人受到表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