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2日下午,2024世界农业科技创新大会在北京平谷金海湖国际会展中心闭幕。闭幕式上,大会咨询委员会秘书长、中国农业大学MBA教育中心主任付文阁教授主持2024WAFI创新奖颁奖仪式,现场颁发了2024WAFI创新奖、参与奖。
这项研究并不容易,因为地球上的锌,其来源要追溯到太阳系的不同区域。但经过分析,科学家取得了令人振奋的进展。他们发现,未熔化的小行星可能是地球上存在足够化合物以支持生命起源的关键。
新华社北京10月11日电(记者宋晨)记者从国家航天局获悉,10月11日10时39分,我国在东风着陆场成功回收首颗可重复使用返回式技术试验卫星——实践十九号卫星,搭载的植物及微生物育种载荷、自主可控和新技术验证试验载荷、空间科学实验载荷、社会公益和文化 ...
10月10日,2024世界农业科技创新大会专题会议“世界农业青年汇”在北京举行。会上,中国农业大学党委副书记杨志表示,科技革命日新月异,生物技术、信息技术、新材料推陈出新,为农业的发展创造了无限的未来,青年人充满了活力,勇于创新,敢于探索,是推动农食 ...
德国物理学家威廉·康拉德·伦琴发现X射线、英国微生物学家亚历山大·弗莱明发现盘尼西林……科学史上,偶然发现并不鲜见。科学家在孜孜不倦地追求某个预期目标时,却在不经意间有了其他科学发现。
2016年8月16日,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我国在卫星量子通信上迈出了人类第一步。2024年,中国的“量子星座”正在酝酿中,成功后,将能提供高效率的全球化量子通信网络服务。
科技日报北京10月11日电 (李仪 汪正洪记者付毅飞)记者从国家航天局获悉,10月11日10时39分,我国在东风着陆场成功回收首颗可重复使用返回式技术试验卫星——实践十九号卫星。
光明日报广东江门10月11日电(记者秦伟利、齐芳) 江门中微子实验建设目前进入收官阶段,探测器主体装置基本建成,预计11月底完成全部安装任务,2025年8月正式运行取数,预计运行约30年。
研究人员首先开发出体内衰老细胞的谱系示踪系统,随后建立了针对不同细胞类型衰老细胞的功能研究技术。据此,研究人员在小鼠模型中发现,肝损伤后细胞衰老主要涉及巨噬细胞及内皮细胞,衰老的巨噬细胞在肝脏受损时激增,在损伤后通过分泌炎症因子“捣乱”,促进肝纤维化 ...
近日,塞尔维亚与金砖国家合作组织创始人左兰·约万诺维奇在接受记者专访时,高度评价中国在科学技术领域取得的发展成就,并表示中国的先进技术让塞尔维亚获益匪浅,深刻影响着其国家经济发展和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完善大育人体系方面则注重加强顶层设计,优化育人体系。陈发棣表示,“我们以好老师、新特区、大平台、宽视野为四大支柱,推进高层次人才的培养。通过锻造大先生核心团队、建设人才培养特区、推动产教融合以及拓宽国际合作视野等措施,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 ...
记者10日从中山大学获悉,该校医学院施莽教授团队与阿里云李兆融团队将人工智能(AI)技术应用于病毒鉴定,发现了传统研究方法未能发现的病毒“暗物质”,探索了病毒学研究的新路径。相关成果近日发表在国际期刊《细胞》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