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日报融媒体记者 丁玉梅 1958年,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县金银滩草原,风沙漫天,却掩不住科研人员满腔的热忱;条件艰苦,却挡不住建设者坚毅的步伐;物资匮乏,却困不住开拓者无畏的勇气。他们扎根高原,隐姓埋名,只为给新中国铸就核工业的坚实根基。
然而,也有这样一位人物,尽管他同样是两弹一星的“关键人物”,却因为一场突如其来的政治运动改变了自己的命运,成为这场风暴的牺牲品,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但是人民没有忘记他,施暴者也受到了应有的惩罚,算是给他一个交代。他就是姚桐斌,两弹元勋之一, ...
作为两弹一星的元勋人物,邓稼先对我国原子弹和氢弹的设计作出了重大的贡献。邓稼先与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杨振宁是好友,在邓稼先成功为祖国研制出原子弹和氢弹后,有很多人好奇他的奖金是多少?
“我一定要为了中国人民的科学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是两弹一星奖章获得者姚桐斌早年在德国留学时入党所说的话。
经过四年的不懈努力,研究室终于建成,并连续两次扩建,最终发展成为航天材料研究所。姚桐斌的辛勤工作使得研究所的规模从最初的12人扩大到了现在的800人,成为了一个集科研和生产于一体的联合体。此外,他还先后担任了研究室主任和所长的职位。
“两弹一星”伟业是新中国建设成就的重要象征,是中华民族的荣耀与骄傲,是建设航天强国的力量源泉。精神源于历史,更属于今天。走进“两弹一星”红色教育基地,于历史中感受那震撼心灵的力量,在感慨中汲取前行的动力。这不仅是一次致敬之旅,更是一场精神的洗礼。
为《那个瞬间的年代》拍摄的第一个镜头,始于20世纪90年代的罗布泊。30多年来,影片导演不断搜集相关资料,并寻找历史与当下的相互关系。随着对这段历史认识的深入,持续增补拍摄影像素材,创作文本反复修订,数易其稿,力求全景式呈现最真实的历史全貌。
六代战机的问世,不亚于当年的两弹一星下集 ...
2025 年 1 月 2 日,2025 中国(南宁)航空航天国防科技展发布会在南宁国际会展中心盛大召开,宣告这场以“翱翔蓝天·智创未来——探索航空航天新篇章”为主题的展览筹备已步入关键阶段,其将于 1 月 15 日至 2 月 16 ...
“我这一辈子主要做的就是一件事,搞中国的核武器。”朱光亚,23位“两弹一星”元勋中最后被解密的一位,中国首枚原子弹研制的技术总负责人。与核“打交道”长达近半个世纪,他是中国核武器研究领域公认的“众帅之帅”。
8月28日、8月29日和12月26日,青海分别召开“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传承弘扬‘两弹一星’精神座谈会”“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传承弘扬‘两弹一星’精神”缅怀和参观调研活动和传承弘扬“两路”精神座谈会。“两弹一星”精神和“两路”精神 ...